学东坡精神,铸时代品格

2023-11-02

临汾分公司 亢盼盼

浏览量:

                     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明得失,以人为镜铸品格。                                                        ——题记
  纵观古今,在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中,要说我最喜欢的,当属苏东坡了,而且我深信奉东坡居士为偶像的人不在少数。曾经欧阳修就评价苏东坡“此人他日文章必能独步天下”;政敌王安石也不吝夸赞他“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林语堂先生也曾写到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在我看来,苏东坡才华横溢,品格高尚,他所具备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在新时代的今天依旧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心系百姓,实干担当的为民情怀。“安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君子长者之道也”。苏东坡一生宦海几度沉浮,屡遭贬谪。从荣华轩冕到蓑衣芒鞋,他褪去一身狂气,坦然从容,在穷山恶水中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布满荆棘瓦砾的荒地上劳动、农耕,艰难求生,开启了自己的农民生涯。他深入群众,用人间温暖排除心中的苦闷,用自己的灵性照亮人间,终于使黄州发生了奇特的转型。他在杭州修水井,在密州捕杀蝗虫,在徐州戴斗笠、挽裤腿亲临一线抗洪,率领军民抵御洪水,他在远离朝廷的地方实实在在的为百姓造福。一切难题,唯有实干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实干才能把握;一切愿景,独有实干才能实现。苏东坡的这种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为民情怀,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学习精神。“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东坡从小博览群书,曾立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在人生遭遇多次打击之后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不断研究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孜孜不倦攻读学问。苏东坡始终认为读书是一件求无不获的事,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他坚信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这也为他取得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写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意思是老儒先辈们年轻时要想求取《史记》《汉书》而不能得到,侥幸得到了,都亲手抄写,日夜诵读,惟恐来不及读,以前的君子见到书很困难,当今的读书人有书却不读,是非常可惜的。苏东坡的这种学习观正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党员干部要苦练“内功”,兼收并蓄、博学广识,才可以具备统揽大局、统筹全局的通识通学通才,我们的干部才能成为既专又博、底蕴深厚的全面型干部。这就要求我们学习要主动一点,永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进取之态。越成熟的麦穗,越懂得弯腰。作为年轻干部,应当知不足、不知足,更要懂得放空、清零、吐故纳新,及时发现自身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经验技巧等方面的不足,挤出时间多学习、多读书,在书堆里“深呼吸”,多方面地涉猎各种知识,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在收获中进步,“集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的工作方法,打破思维定式,蜕变升华。
  坚守本心,清正廉洁的赤子之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非分之财,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苏轼从小受母亲“非义不取”的家风所熏陶。母亲“日享三白”的忠告对苏轼一直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即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就是说为官者要体察百姓之苦,甘于坚守平淡清廉。苏轼将母亲教诲牢记于心,即使在遭遇了数次贬谪打击后依旧坚守初心,始终秉承着“为官从政,要以廉为先;为官之道,要以廉为首”的赤子之心,表现出了“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刚正不阿。他以其躬身践行告诫后人“功业毁废于贪婪,德行养成于廉洁”。他视廉洁为最高准则,充分体现了一个为官者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操守。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修好自己的“心学”,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及时用正确思想扼杀错误苗头,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筑牢“严”的防线。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底线不逾越,勤政有为不懈怠,为民服务不谋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乐观豁达,云淡风轻的人生态度。苏东坡的诗词传唱大江南北,如果结合他的境遇仔细品味每首诗词的含义,就会发现他诗词中体现的人生态度,凝练着幸福生活的秘诀。不如意时,他表露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通透坦然;被贬黄州,前往沙湖途中突遇暴雨时,他表现出“余独不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旷达;面对孤独、屈辱,他有着“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泰然自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是他一生的写照,“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他给自己一生的注脚。苏东坡对自己的生命一直有着深刻的观照与反省,他懂得发现乐趣,发现生活,他人性中的宽容和温暖,那是一种能够笑纳一切的达观。他的这种格局与境界、豁达与洒脱正是我们年轻人干事创业中应该努力追寻的。新时代的年轻人要有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要有敢于斗争的魄力,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攻坚克难的勇气。能在顺境时能克服享乐奢靡,在逆境中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立时代潮头迎风斗浪、接受考验,终能洗尽铅华、淬炼成金。
  一颗为民之心,一种求学精神,一片赤子情怀,一种人生态度,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苏东坡在苦难中成就不凡人生,他的精神在新时代永垂不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