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清明新感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原本规划好的清明假期彻底打乱,我翻看着网络上各种清明节主题活动的通知,思绪飘远。
自上学、工作以来,对清明节最大的期盼便是因为那三天假期,如今回家的计划搁置,在平复了浮躁情绪后,我对这个节日倒有了些新感。清明节,又称祭祖节、踏青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据记载,因这一时节气清景明,故称“清明”。相较于其他传统节日,清明节有两个特别之处,其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传统节日,也是自然节气,并且是中国二十四个节气中唯一一个被列入传统节日的节气。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犹记小时候,按旧俗,清明这天父亲会拿上酒食果品、纸钱香烛,带着我和弟弟徒步穿过还未播种的庄稼地,来到位于半山腰的一颗大树下祭祖。那是一颗高大苍老的树,伸展出无数枝丫,它像个守护者一样始终屹立在此,我却从未见过它苍绿茂盛的样子。那时候的我们边听父亲讲他们老一辈的故事,边惦记着吃祭祀完的贡品,却从不会去想父亲到底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后来,我们开始去外地读书、工作,清明节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只剩下父亲自己去祭拜,年年如此,从未间断。近些年,清明节开始提倡文明祭扫、安全第一,再加上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复杂,清明祭扫形式逐渐趋于简单。疫情虽然正改变着人们的祭扫方式,却也让思念多了种表达方式。精神重于物质,内心重于形式,新时代要求我们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不只于形,更在于心。
相比起前一个习俗,清明节踏青郊游似乎显得有点偏废,但清明节确实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为数不多的用来亲近自然的节日。踏青的习俗由来于上巳节的融入,春暖花开的日子,人们携亲带友踏青游玩,享受到更多亲情与快乐的同时,也能体会来自大自然的美好。清明时节雨纷纷,我印象里的清明节似乎都在下雨,但今年的天气却意外的好,等到不知要持续多久的居家隔离生活结束后,已然要步入初夏了,想起去年和朋友约好等今年春天一起去踏春,突然发现,我今年没有春天了。未来虽然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却可以珍惜当下,不负时光,在能给予陪伴的日子里与亲友一起沐浴春光,感受自然,用生活中的小确幸,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
清明节所蕴含的人文理念,绵延赓续、代代流传,成为共同的文化记忆,体现着对生命、对自然的认知与追求。清明,教会我们不忘本,不忘从哪里出发;教会我们在爱中告别,最好的缅怀是记得,也是放下。清明是“传承”的日子,有哀思、有纪念,也有责任和感恩。生活总是不容易的,在我们为了生活奋力奔波的路上,不妨适当慢下来,回头看看,带着所爱之人的嘱托,勇敢从容地过好每一天。追忆往昔,才能更好前行。
思绪抽回,我给父亲打了通电话,说这里突发疫情无法回家了,并托父亲帮我带束花以寄哀思。父亲说,平平安安就好,只要我们心里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上一篇:
下一篇: